2023年2月26日上午,2022年(第二十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跨年会青年论坛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论坛由天津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主任、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刘伟华教授主持,15位来自全国高校、研究院、企业的青年代表发表了演讲,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陈丽华,广州大学教授、中国物流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谢如鹤,天津德利得供应链公司原运营总监、中国物流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恽绵,南昌职业大学党委委员、常务副校长、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朱占峰,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黄远新,深圳市凯卓立液压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王坚等6位业内专家作为嘉宾出席会议并对青年演讲进行了精彩点评。
论坛通过专家打分,评选出五位“青年论坛新锐奖”获得者,分别是同济大学袁泉、同济大学陆淼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程丽红、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王迪、中国民航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沈丹阳。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秘书长贺登才为获奖者颁发了证书。
本次青年论坛演讲展示分为三组,分别为“仓配优化”“物流与供应链优化”“物流服务与政策研究”。每组嘉宾都进行了主题新颖、观点鲜明的精彩演讲。下面是新锐奖和其他参赛嘉宾的主要观点:
一、新锐奖获奖嘉宾的主要观点集萃:
1.袁泉 同济大学
演讲题目:基于货车轨迹数据的货运活动模式识别及应用
袁老师介绍了从时空视角审视物流设施选址机理,通过多时间点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对物流设施长时间尺度的空间选址动态变化进行机理解析;将物流设施选址的供需端因素加以量化并测定各因素作用方式和强度。从时空全过程思考和理解物流设施选址机理,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物流企业需求,进而有效地进行物流规划目标和措施的选择。
2.陆淼嘉 同济大学
演讲题目:面向即时配送的无人车与骑手协同配送调度优化问题研究
陆老师认为与日俱增的即时配送需求,引发了难监管、低效率、高成本等行业痛点,无人车配送有望解决上述行业痛点。构建了物流企业与上游零售商协同的预防性库存转运和订货的两阶段报童模型,并提出了最优的双阈值预防性转运策略,基于企业现实数据的评估表明研究结果能够显著提高系统利润,为物流企业和上游零售商在预防性库存转运方面的协同运作提供启示,帮助上游企业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减少消费者的等待时间及缺货损失。
3.程丽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演讲题目:基于云仓云配的物流企业与零售商协同的订货和预防性转运问题研究
程老师通过构建物流企业与上游零售商协同的预防性库存转运和订货的两阶段报童模型,提出了最优的双阈值预防性转运策略及最优的订货策略;并基于企业现实数据的评估发现该研究结果能够显著提高系统利润,可以帮助上游企业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减少消费者的等待时间及缺货损失。
4.王迪 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演讲题目:行为视角下的物流服务供应链运营决策与优化
王老师以行为运作管理作为切入点研究物流服务供应链运营决策与优化,认为行为运作管理将人的行为看作是运作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调查行为偏差对系统运作造成的影响,并探寻制约偏差影响的应对措施,已经成为服务供应链领域重要的研究切入点。异质性是服务供应链与产品供应链的重要差异之一,行为视角下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决策研究往往需要凸显成员特点与行为之间的关联,进而开展精细化的决策研究。物流行业连接生产与消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研究情境不断更新,理论研究需要紧密结合物流行业的发展背景与具体情境(例如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等背景),深入挖掘背后的管理问题,据此分析决策与优化方案。该研究将组织与个体的有限理性纳入研究体系,为管理者理解决策偏差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提出有效可行的偏差干预机制。
5.沈丹阳 中国民航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演讲题目:航空物流匹配能力与城市经济韧性——来自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统计检验
沈教授对航空物流匹配能力和城市经济韧性进行研究,航空物流匹配能力指航空物流产业与强航空物流依赖型产业的协调发展程度。城市经济韧性是城市经济受到外部冲击后恢复到原有发展水平的能力。通过来自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统计检验发现:①城市经济韧性强度与航空物流匹配能力水平显著相关;②城市经济韧性通过提高生产制造能力、完善产业链,从供给端与需求端扩大市场,促进航空物流生产组织效率提升;③航空物流匹配能力越高表明产业链供应链越稳定,航空物流发展有利于推动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在“双循环”背景下,扩大内需、带动出口,给世界提供订单、需求和动力,促进城市经济韧性提升。
二、其他参赛嘉宾的主要观点集萃:
1.张莲民 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
演讲题目:不确定性库存路径优化研究
张教授认为结合了库存管理和运输问题的库存路径问题(IRP)是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模式时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作为中央决策者的供应商对于交付的时间、价格和运输旅行问题格外关注。在传统IRP的研究中,通常以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作为目标,在新的商业环境下,如何发展IRP理论研究并将其应用于企业运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该研究结合企业运营发展现状与特点,针对服务水平的刻画问题,从库存水平和服务满足率两个角度出发,建立基于风险测度的服务水平指数,利用分布鲁棒优化理论,对不确定因素进行建模和分析,并结合多产品的特性、属性等来设计高效的算法,丰富IRP的理论研究。
2.余曲波 四川港投新通道物流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演讲题目: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运输组织关键技术研究
余总介绍了四川港投新通道集团与西南交通大学合作项目“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运输组织关键技术研究”,该项目通过优化冷链物流体系,构建适应动态冷链物流运输方案设计及计划编制技术,提高西部陆海新通道冷链服务水平。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动态冷链运输计划编制平台关键技术,为编制冷链货物运输计划提供了数据支撑,为实现高效、科学的冷链货物运输方案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
3.王沛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物流工程系
演讲题目:智能化物流仓库设备配置与调度优化研究
王老师认为智能化仓库的发展可以解决发展的瓶颈、助力物流业务规模的提升同时顺应国家发展的要求。从商贸物流装卸车时间过长、人工成本日益攀高的问题出发,综合考虑物流成本与作业效率、设备数量与仓库空间、设备选型与流程再造等因素,以成本最小化、投资回报率最大化、作业效率最大为目标。对物流设备的运行路径进行设计,通过标准化智能化的仓库助力商贸物流降本增效。
4.贺勇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演讲题目:国际供应链可视化理论在产运销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贺经理基于供应链可视化理论提出在产运协同过程中的应用方案设计,并实际工作中做了运用和创新,即以国际物流连贯两端生产过程,实现国内二次生产、海外组装节点的柔性连接;同时通过对过程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对当前供应链中的瓶颈环节进行识别纠正。从项目构思、数据收集、定量分析、输出方案雏形;与信息部门一起通过用户调研、业务流程梳理、技术方案设计、系统搭建、DMS/KDWMS系统集成、报表设计等信息化手段,克服现有流程和信息技术各方面困难,历时5个月完成项目搭建及用户测试,完成了国际供应链可视化信息系统的上线,通过信息化手段成功搭建“国际供应链可视化”平台,对过程数据进行管控,采用定量识别、定性分析的手段,找出供应链瓶颈,达到提高国际产运销协同管理水平、降低企业内部损耗,实现信息流、物流的融合。
5.陈久梅 重庆工商大学
演讲题目:考虑碳排放的带时间窗多隔室车辆路径问题
陈教授研究了新鲜食品电子商务中出现的时间窗(MCVRPTW)多隔室车辆路径问题,并考虑碳排放。以最小差旅成本、固定成本、制冷成本和碳排放成本为优化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搜索和振动的关键步骤的可变邻域搜索(VNS)方法来求解MCVRPTW公式,将经典VRP拓展至生鲜电商冷链物流中MCVRP,将该方法与文献中的代表性算法进行了比较,对研究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为生鲜电商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提供决策参考。
6.覃雪莲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演讲题目:电商平台供应链物流服务共享策略研究
覃博士认为电商平台供应链物流服务共享对经济和环境都有影响,在经济方面,基于由一个混合型电商平台、一个第三方卖家和众多对产品价格和物流服务质量敏感的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系统,构建了竞合市场条件下的物流服务共享博弈模型,深入分析了共享物流服务对电商平台和第三方卖家的经济影响。研究发现虽然共享物流服务对电商平台和第三方卖家盈利能力的影响截然相反,但在合适的市场条件下,共享物流服务能够实现平台与卖家之间的双赢;在环境方面,基于由一个混合型电商平台、一个第三方卖家和众多对产品价格和物流服务碳排放水平敏感的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系统,深入分析了共享物流服务对电商平台减碳策略和供应链碳排放总 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共享物流服务并非总能促进电商平台增加绿色 技术投入,但确实能够有效促进供应链碳排放总量降低。
7.芦春荣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演讲题目:“三链”融合领跑“三教改革”——以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双高计划”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为例
芦老师从“三链”融合的角度去阐释学院推进“三教改革”的实施路径,结合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双高计划”建设过程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数据支撑所论述的观点,并以描述专业群建设逻辑为铺垫,使得以专业群的“三教改革”为研究对象更加清晰明确。对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更好的实现“三教改革”和为其他院校推进“三教改革”提供参考,同时也为院校进一步深化专业群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8.刘家财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演讲题目:Collaborative profitallocation schemes for logistics enterprise coalitions with incompleteinformation
刘教授提出现有大部分合作博弈解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
(1)未考虑局中人的权重影响,或仅仅从纯粹的数学角度考虑,忽略其现实意义;
(2)仅考虑分配的“公平”或“效益”原则,两者兼而有之的合作博弈解较少;
(3)需要满足超可加性等有时偏离现实的条件。
为有效消除上述不足给合作联盟的收益分配策略带来的不利影响,该研究综合考虑了物流企业联盟的真实情境,在合作博弈理论的基本框架下,提出了若干个新的合作博弈解,可为具有物流企业联盟类似情境的合作联盟的收益分配问题提供科学、合理、公平的解决方案。深入挖掘物流企业联盟的信息不完全性,改进不合理的条件或假设,重构可以真实反馈物流企业联盟信息不完全性的数学模型,提出一类可用以解决具有物流企业联盟类似情境的、不完全信息下的合作联盟收益分配问题的合作博弈解,这类解满足合作博弈解的基本性质,同时体现了最小二乘法思想,属于合作博弈的最小二乘解范畴。在构建数学模型时,同时考虑了分配的公平性、效益性原则,并且加入了局中人权重这一重要因素,所提出的解更加科学有效且合乎逻辑,是对合作博弈解的深入研究和有力拓展。
9.黄利玲 武汉轻工大学
演讲题目:后疫情时代考虑失效和拥堵的集装箱班轮轴辐式网络设计
黄老师认为随着集装箱船舶的规模化发展,集装箱航运网络框架形成了轴辐式结构。枢纽港口作为网络中的关键节点,承担着集装箱流动运输的任务。受后COVID-19时代节点故障或拥堵的影响,枢纽港口的中断对海上运输网络的性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使得海上班轮运输网络可靠性研究具有必要性。因此,为了解决这个新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扩展的轴辐式网络模型,其中考虑了枢纽港口节点的完全故障和部分故障(拥堵)风险,解决了枢纽港口节点的备选问题,并将非枢纽节点(辐条)分配给枢纽港口。与现有文献不同的是,该模型同时考虑了枢纽节点故障或拥堵,模型的应用有助于拓展轴辐式网络设计的理论研究;对于模型中拥堵成本的多维适应度函数离散且大规模幂函数问题,提出粒子群优化算法(PSO)能够在合理的计算时间内将此NP困难问题求解到最优;模型应用可以帮助解决现实世界中实际问题,显著改善后COVID-19时代海运网络弹性问题。
10.曾铖 南京邮电大学
演讲题目: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曾老师认为融合的意义: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工业革命”成果必须由“流通革命”来巩固和提升,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正在经历从“需求依附”到“相互支撑”再到“发展引领”的深刻变化。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以下简称“两业融合”),成为一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的时代命题。通过企业座谈和问卷调研,分析指出:在企业融合层面,融合范围不够广、程度不够深、层次不够高,供需两端规模化、集约化不足。在载体层面,物流与制造资源分散、空间脱节,枢纽产业指向性不强,物流园区服务能力落后。并给出如下对策和建议:①培育一批链主型制造企业和领军型物流企业,加快两业融合的试点示范和分类实施;②把握物流基础设施的战略定位,打造“枢纽+通道+网络”运行体系,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集群发展;③建设全国网络货运高地,推动业务数据转化为数字资产,打造物流互联网时代的阿里巴巴和智慧物流生态体系。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国物流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