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是世界上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这种物流是世界上有型商品的必然组成部分。国际物流可以实现各国之间的贸易活动。
国际物流的总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即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国际物流系统是由商品的包装、储存、运输、检验、流通加工和其前后的整理、再包装以及国际配送等子系统组成。因其是为跨国经营和对外贸易服务,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因而与国内物流系统相比,具有国际性、复杂性和风险性等特点。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国际物流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世界上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遍布全世界,跨国公司的产值已占到发达国家总产值的40%以上,跨国公司正向围绕总体战略协同经营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对国际物流提出更高的要求。 上海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保持快速发展,上海口岸2007年进出口总额为520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5%,增幅连续第3年超过20%。上海口岸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例仍保持在四分之一左右。2007年,上海口岸进口呈逐步加速之势,全年进口货值1924.3亿美元,同比增长18.6%,日均进口达5.27亿美元。出口依存度以上升到60%。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使我国在世界贸易的格局中占据利的地位,提高的竞争能力和经营优势,加强国际物流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际物流业是随着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迅猛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网络经济发展的产物。加快发展国际物流业,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必然选择,它对提高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以及扩大对外开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十年来,上海经济和外贸以平均每年两位数的增幅快速增长,这为上海发展国际物流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首先,从地域优势看,上海地处华东地区,同时作为长江的龙头,上可辐射至华北地区,下可辐射到华南地区,沿江可辐射到中西部地区。其辐射面之广,是国内其它城市无法比拟的。
其次,从基础设施看,上海正在形成包括交通运输、加工代理、仓储配送、信息网络等多环节组成的物流大循环系统。上海在“九五”期间,与国际物流业发展有关的信息港、航空港、深水港“三港”逐步建立,其中,作为中国电信三大国际出口局之一的上海电信已拥有通达全球的高速通讯网络,使上海国际物流业发展具备了信息支撑的保障。
更为重要的是,上海拥有一批强势的国际货运代理及仓储企业。1992年以前,上海只有29家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经原外经贸部批准的上海货代企业目前已有338家,(其中,外省市在沪企业121家,占35.8%,上海本地企业217家,占64.2%。在这些企业中,三资企业119家,占35.2%,其中包括:马士基、APL、FedEX等国际级物流企业的参与。)
上海外贸仓储企业现有仓库47个,面积约99万平方米,2000年总收入3.7亿人民币,日储存量52.8万吨。